电子产品范文10篇电子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的生活工具,而基于时代的需求,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快提升电子产品的实用性,如何提升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下电子产品行业从业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实用性与其硬件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对电子产品实用性问题的探究还需要从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入手进行深入分析。
电子产品对于市场及用户而言,其竞争条件可以粗略划分为硬件设计内容和外在设计形象。基于一定前提,硬件设计条件往往直接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实用价值,而用户在对于电子产品进行选择时,也是基于个人需求在不同硬件设计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由此可见硬件设计对于电子产品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而在我国,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往往能够直接与企业的生产成本挂钩,换言之,高性能的硬件设计能够为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值,进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以手机为例,当两款手机在外在条件方面不相上下时,用户往往会根据手机的性能来做出购买决定,而优质的性能就是高销量的保障,优质的性能又能够推动其他生产厂家提高自身的设计来争取占有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结合上文对于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重要性的分析,我们需要了解的另外一些问题是,硬件设计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哪些因素又构成了硬件设计,使其成为如此重要的一环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通过介绍前期准备工作、原理图绘制以及PCB图的绘制及相关元件安装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2.1关于硬件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果说硬件设计的好坏是电子产品在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那么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硬件设计而言就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硬件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相关的项目规划和相应的准备工作,即将项目根据不同类别划分为若干区域,不同区域依照模块进行搭设。值得注意的是,模块搭设中所选用的元件或其他器件要依据图纸,尽可能使用寿命及使用周期较长的主流元件,并根据图纸搭设完成后进行测试,确保运行正常,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以便日后审核或回执使用。前期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它需要为后续的工作做好服务,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后期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因此极为重要。2.2关于原理图的绘制工作元件的封装基于原理图的绘制,而原理图的绘制则需要依赖前期的准备工作,环环相扣[2]。在绘制原理图时,首先要根据不同区域间的不同电路与元件,来画出功能块的原理图,然后进行标记,确认无误后开始封装。原理图的绘制工作是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核心工作,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原理图的绘制,能够对整块设计进行分析,及时找到问题与纰漏并进行修改,可以说原理图的绘制直接反映着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功能性良好与否,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3关于绘制PCB图。PCB图的绘制是硬件设计流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基于前期工作完善后的最终步骤,在完成原理图绘制工作的基础上,将原理图中的元件封装导入PCB图中,然后放置元件。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元件的放置顺序、元件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实际的相关布局等问题,确保从绘制尺寸到位置都精准无误后,完成硬件的设计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要尽量避免在连接关系中出现重叠的现象,会直接影响硬件设计的设计需求,不同的电子产品需求不同,而作为最后步骤,应当整体进行翻查,避免出现疏漏。
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的应用与其实用性能够带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不难推断,其对产品本身的销售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基于硬件设计的应用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就成为了关键问题。3.1微型电子器件。关于微型电子器件的探讨,笔者以集成电路为例来进行。集成电路相对而言体积小、重量轻,且成本不高,结构简单,符合当下电子产品的低能耗高可靠性要求,是基于时展的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3]。就集成电路而言,不仅能够在民用电子产品设备中看到它的身影,诸如计算机、电视等等,其在军事领域、通讯领域也同样活跃,由于集成电路的优势及配密度,使得设备的稳定性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其不论是在推动电子元件发展方面还是在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方面,都表现突出。3.2记忆设备的应用。记忆设备的应用其实就是指存储器的应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存储器能够将数据进行存储和提取,进而对数据进行利用。存储器不仅仅在计算机中被应用,基于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运用到存储器,目前为止的记忆设备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ROM类的存储器,即对于系统程序进行存储功能,另一类是基于数据的存储。
在对电子产品中硬件设计的应用做简单介绍后,就需要对其如何提高产品实用性进行探究,以手机为例,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其实用性的体现与手机硬件设计有着直接联系,如:产品的耗损,即使用年限和使用年限中的流畅性问题,以及功能性耗损,即在使用过程中,保障其在产品元件出现问题时的及时维修性能。基于这两点,才能充分保障电子产品实用性不断提高。4.1元件的耗损与流畅性。在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使用年限、使用次数、使用环境或其他因素,使电子产品元件产生耗损,元件的耗损可能会直接损害电子产品使用的流畅性或加大其出现故障的概率,进而降低产品实用性。因此在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环节,首先基于实用性要考虑的就是关于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耗损问题,通过已出现的耗损值来评价当下元件的耗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机构设计调整,设计出能够代替现有元件并降低耗损值的元件,在提升实用性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4]。以手机为例,手机在经过一到两年的使用,会出现点击软件启动缓慢、切屏缓慢或其他操作流程不流畅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成本及利益,不考虑该因素,一味生产,反而导致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过快淘汰过程中,最终损失的是企业自身,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长久地留住用户,耗损不可避免,降低耗损值,让耗损出现得更晚或零件可更换才是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实用性需求,才能促使企业赢得市场口碑,进而获得长远发展。4.2基于耗损的元件的可维修性。可维修性简单来讲就是当电子产品中的元件出现耗损可及时维修和更换,以延续电子产品的使用,进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在企业进行电子产品硬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硬件设计元件尽可能选择具有轻便性或者能够整合的元件组合,并提升硬件设计下电子产品功能的便捷性。在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外观美观以及流畅性都达到某一标准后,对于电子产品长期使用产生的元件耗损提供维修服务。以电脑为例,电脑在逐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硬件元件损耗的问题,当问题出现后,用户基于电脑存储器中的文件的重要性,不能够更换或使用其他电脑,需要对于电脑进行维修以使电脑继续提供服务,而元件损耗一般情况下是元件的老化造成的,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能够进行替换的电子元件,既要符合最初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的设计理念,也要满足当下电子产品继续使用的需求,并避免更换电子元件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机身长期过热、产品流畅性严重下降等。
不论技术的发展多么便捷与迅速,电子产品的实用性始终是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多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在电子产品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要着手于从元件耗损、维修等多个方面提供售后来保障电子产品的实用性,同时在原有电子产品硬件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其实用性。望广大相关工作者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为提升电子产品的实用性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1]张翠萍.浅谈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与实用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6(32):261.
[2]卢道万,侯翠群.浅谈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J].集成电路通讯,2005(1):45-48.
[3]黄艳敏.浅谈电子产品的硬件测试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2):16-17.
1.1电磁兼容概念。电磁兼容,就是指电子产品在使用的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转的同时不干扰其他电子,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电子产品在工作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足以影响别的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损害或保证这一损害在一定的可接受的区间内,另一方面电子,电子产品应当具备一定的抗干扰性,能够隔绝使用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或是让这种干扰不能影响到电子产品自身的正常运行。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的就是电磁干扰。可以分为两类:抗干扰技术和电磁辐射控制。电磁兼容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电磁环境的评价、EMI耦合路径、抗干扰技术、电磁频谱利用和管理、电磁场生态环境。1.2电磁兼容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电磁兼容的设计和测试方面的研究。当今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内部的结构更加小巧、复杂,还包括了对周边干扰、辐射方的影响,比如,在某些电子产品使用中引发起爆装置从而发生了爆炸威胁了生命财产的安全,还有一些电磁干扰使得广播无法正常接收、数据传播的中断和丢失等现象,甚至有些电磁干扰或辐射会对生命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研究电磁兼容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电磁兼容涵盖到的频率范围从0到400GHz,几乎囊括了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电磁兼容的进一步研究,首先可以制定出相关行业的电子兼容标准,促进电子产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其次可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第三,电子兼容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标准,关系产品的质量如何以及是否达标,是电子产品进入市场所必须经受检验,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就必须对电磁兼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第四,加强产品的电磁兼容研究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品在后期出现不兼容的问题,降低后期出现不兼容现象的相关费用,也使得系统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第五,电磁现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也与人类现代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何降低电磁环境对的潜在影响也是电磁兼容所研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力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在共存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互不影响。首先要依据相关标准,把电磁兼容指标分为产品级别的、模块级别的、电路级别的、元件级别的指标要求,然后,根据实际产品需要逐级进行设计。2.1电子产品兼容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了改善电子产品的兼容性能,在电磁兼容设计中通常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电磁兼容要以产品为核心,既要保证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复合国家标准,又要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使得设计的产品符合系统的相关技术指标。二是电磁兼容设计要进行加固设计,不能把电磁兼容准则教条化,要依据产品特点进行加固,确保产品可以稳定的运行,在设计的时就要留有设计余量,确保可靠。三是兼顾经济因素,为达到统一的兼容目标,电子兼容的设计参数是灵活的,选择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设计者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四是考虑到电子产品内部干扰,抑制产品内部产生寄生耦合公共电抗的寄生参数,在同一电磁空间秉持强弱电分开、不同频率的传输线分开的原则。五是产品在强磁场的地线不可以形成闭合回路,避免环路电流干扰。六是电路的电磁干扰一般较难消除,可以考虑降低噪声强度,或进行小范围屏蔽,使其不致形成干扰。2.2设计要素分析。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耦合通道的抑制、空间分离、时间分隔、频率管理、电气隔离等。其中,耦合通道抑制可以通过屏蔽技术、滤波技术、布线、搭接、接地来实现;空间分离可以从地点、地形的控制管理以及电场矢量方向进行控制;时间分隔可以通过雷达脉冲同步、主动和被动的时间分离来实现;频率的管理主要包括了频率的管理和调制、数字和光电的传输以及滤波;电气隔离主要是进行变压器的隔离、光电的隔离、DC\DC变换、继电器的隔离等。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与其电磁兼容的测试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了电磁兼容的测试才能真正确保电子产品的性能的可靠,才能保证电磁兼容达到设计标准。通过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才能让电子产品的电子兼容技术得到认可,才能在确保自身不受周围电磁干扰环境的影响正常运行的同时,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不受其电磁干扰从而导致其他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方便我国的电子产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还可以确保人身和材料的安全,特别是在医疗器械和电爆装置中的运用。3.1电磁兼容测试分类。对电子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了两方面,一是电磁骚扰测试,二是电磁抗扰度测试。这两个方面的测试又包括辐射和传到两个方向的测试,具体的测试内容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决定,通常考量产品电磁干扰发射情况要参考电磁骚扰测试的结果,考量产品的敏感度要依据电磁抗扰度测量。3.2电磁骚扰测试。电磁骚扰测试可以分为传导骚扰发射测量和辐射骚扰发射测量。对产品的电源线、控制线和信号线主要进行的是传导发射测试;对壳体、外壳、天线的辐射发射主要进行的是辐射骚扰发射测量。电磁骚扰测试中,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电子元器件、系统及设备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传导的发射量和辐射的发射量。根据电磁兼容相关标准来判定测量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对于不符合的产品要进行整改,直到其符合相关标准。3.3抗扰度测试。对电子产品进行电磁骚扰发射测量,这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接,将电子产品放到规范的测试环境当中,进行规范的测量就可以知道骚扰发射量的强度。相比而言,抗扰度的测试就要复杂一些,不仅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测试环境,还要施加标准的干扰信号,还包括测试时要用到的有用的实验信号和无用的实验型号。在进行抗扰度测试的过程中,针对性能下降的测试需要主观来评定,也需要客观的电流、电压等信号确定平底结果,针对限制的测量需要限制电平测量而非实际抗扰度电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智能系统已经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内容繁杂、作用强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应用能够加强用户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人性化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人机交互,即为用户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对这种互动的研究,能够为产品设计提供重要的帮助,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与成果。交互系统通常包含利用输出或者显示设备,将信息提供出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交互系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从最初的面板开关、显示灯、穿孔纸带等已经发展到能够感知的层面,例如视线跟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感觉反馈等。
人机交互能够帮助设计者增加对用户感受的理解程度,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设计日益提高的要求,并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功能体验。现阶段的人机交互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一席之地,电子产品行业也不例外。人机交互的理念已经在计算机行业、建筑行业、设计行业中得到了体现。人机交互将工程学、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对人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使得设计出的产品更符合人类工学原理、人类心理、人类操作习惯等。在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操作界面上。操作界面作为用户操作电子产品的主要途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其中,注重用户感受。只有提高对人机交互的重视程度,才能在电子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在产品界面设计中,增加图形化,从而实现操作的简化与视觉上的一目了然。而且,能否将人机交互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以及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判断设计师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更主张人的作用,许多行业也逐渐提高对人的重视程度,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电子产品也只有通过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出价值。因此,目前将以人为本作为最高设计理念。
情感功能板块在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为提高人机交互的情感体验,要将多种不同的设计类型综合起来,例如工程学、建筑学等。这种情感体验并不仅仅从电子产品设计的装机原带中获得,还能从电子产品的内部获得。举例说明,某个生活类服务软件具有对用户进行定位的功能,该软件在根据定位结果对用户周边的美食、影院、产品提供商家等进行搜索,便于用户选择。另外,用户还能够进行在线支付,节日期间更是上线立减等功能,在广大用户中颇受好评。情感应用这种功能将电子产品与使用人之间的人机交互功能结合起来,设计时将用户需要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使产品更加人性化。虽然这些功能看起来很不值一提,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应用的便利性,利用线上的虚拟交易来对现实商品进行交换,提高人们使用体验。
电子产品设计中,将扩展空间强化,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例如某社交软件的界面为一个人与地球的相互映衬,体现用户内心的需求。用户使用该社交软件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所有用户实现情感互联,适应现代人孤寂内心对情感的需求。该社交软件还能与通讯录、其他社交软件等相互关联实现关系的融合。另外,利用“发现”功能能够实现精准或者模糊的搜索,满足用户对新鲜感的需求。用户还可以在自己的虚拟空间中信息等功能。
举例说明:在苹果手机的“电容屏”出现之前,智能手机是使用“电阻屏”的,虽然这种屏幕有着自己的优点,但是也给用户造成了很多不便。例如难以把握触摸精度、触屏所需力度较大等。苹果公司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充分调查与研究,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理念,提高对人机交互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触屏方式,采用全新的电容屏,甚至能将这种创新称为里程碑式的。
人机交互的原理牵涉到认知、感知心理学,而这种感官认知性是决定电子产品是否实用的关键性因素。尤其在视觉、触觉、思维等方面。电子产品在被用户使用时,首先使用户感受到的就是触觉、视觉,另外用户一般希望电子产品能够记忆自己的习惯增加下次使用时的便利性。由此可见电子产品设计需要关注的地方。用户通常希望电子产品不仅仅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像真正的人一样提供服务。大部分产品在设计中都忽视了这一点,但是有些电子产品却做得很好。例如,苹果手机相较于其他电子产品,在感官、记忆上都具有优势。通过记忆能够记录下使用者的习惯并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及时反应。该产品的设计体现出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感官认知性。
人机交互的核心即为人性化,只有应用人性化的设计,才能保证用户体验。例如,苹果手机虽然屏幕不大,但是仍然配有虚拟键盘。这种设计体现出人机交互的人性化特点。不仅便于用户操作,还能扩大手机的使用空间。另外,在听觉上也体现出人机交互性。使用者输入文字时,手机会像一个倾听者一样发出提示声音。这种设计更好地提升了电子产品的人性化。由苹果手机的市场满意度以及市场份额来看,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只有将人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才能使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受到市场的欢迎。
应用人机交互理念设计出的视频操控系统,能够在电子产品上进行视频的播放、暂停等。设计人员从智能化编码方式着手,将软件控制模式转化为虚拟多接口的控制模式。[3]视频编码器将数字基带信息从数据通道进行编辑、发送。对数据进行终端处理的系统能够控制数字中频的输出频率。另一方面,系统的设计者能够控制信息访问与数据接口。现代智能处理系统能够对图像、图形等进行处理,深入开发信息推拉、应用层软件的处理效率。INTRANET是现阶段电子产品使用的智能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对接用户与数据接口,还能对信息直接进行转化,节省了一定的时间成本。人机交互不仅能够实现语音对话,还能优化计算方式、处理图像。电子信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电子产品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及时更新。研发中心将升级后的系统传输到每个电子产品的终端,用户能够随时更新[2]。技术的发展、理念的更新都在推动着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发展。
加强电子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的应用,对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功能设计,能够显著提高电子产品的实用性与功能性。新经济形势下的电子产品市场已经呈现白热化的竞争趋势,只有提高用户的体验,才能积累口碑,在残酷的市场中稳定发展。
光纤就是光导纤维,是一种采用玻璃、塑料所制造的一种纤维产品,也可以用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传输原理是通过光的全反射,以光作为介质传递信息和信号,之所以光纤传导性能强,是因为光传播速度非常快,为299792458米/s(真空条件),而光纤电子产品在使用中,利用了“能量守恒”原理,在光信号传播中损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让光纤电子产品成为了当今各大领域的主流设备。利用光纤以及光、机、电结合的原理,不断融入新的生产技术,通过光纤着色、二套工艺、成缆工艺、护套工艺等,实现高性能、高效率的生产工艺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着极大的效益。
1.1光源制作。结合光、机、电原理,使用采用铝合金折成光源框架,采用设计标准的几何尺寸,进行倒角磨圆、锉去毛刺、挖孔钻眼,使用胶木板制作光源龙骨,通过微型电机,将其固定在框架上,通过砂轮自动打磨,结合产品周长选择PC片,配合使用光栅,在框架上固定好元器件,连接导线,从而完成光源。该方法由于结构简单、轻巧,价格优势非常大,光源效果还可以得到保证。1.2着色工艺。着色工艺要求有:(1)着色光纤颜色不得出现迁移、不褪色。(2)光纤线缆排列整齐、平整、不乱线)光纤衰减指标达到行业指定要求,在使用OTDR测试当中不得出现参数波动等现象。着色工艺主要是采用光纤着色机进行生产,光纤着色机主要是由着色模具、供墨系统、紫外线固化炉、牵引系统、光纤收线、电气控制等构成。使用原理为,紫外固化油墨着色模具涂抹在光纤表面,在通过紫外线固化炉后将油墨固定在光纤表面,即可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纤。1.3二套工艺。二套工艺全称为光纤二套塑工艺,主要是选择高分子材料,通过挤塑方法,在保证生产工艺达标基础上,为光纤套上一个合适的松套管,在光纤与管之间填充一种化学物理性能稳定、防水性强、粘度高、具有保护性能、与管道材料相容的光纤专用油膏。二套工艺作为光纤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需要注意以下生产要求:(1)控制光纤剩余长度。(2)控制松套管外径。(3)控制松套管厚度。(4)保证管内油膏充满度达到设计要求。(5)对于电子产品中的分色束管,颜色差异要足够鲜明,可以直接辨色。1.4成缆工艺。成缆工艺在光纤线缆制造中十分重要,也被称之为绞缆工艺。成缆施工工序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强化光纤线缆的弯曲度、柔性,这样即可强化光缆抗拉性、改善光缆温度特性,采用不同松套管数量组合制造出不同芯数光缆。在该生产工艺当中,需要严格控制成缆节距、扎纱节距与张力、放线护套工艺。光纤电子产品在实际使用当中,为了能够提升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要结合不同光纤敷设条件,在外层增设一层护套,从而满足不同条件下光纤保护。光缆护套作为保障光纤抵御各类环境的保护层,要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机械性性能。光缆护套要能够承受机械拉伸、冲击、翻转扭曲、弯折、耐潮湿、耐化学腐蚀,其中腐蚀需要严格控制耐酸、耐碱、耐油污腐蚀等。在生产中需要着重控制的指标包括:(1)钢铝带与缆芯间缝隙达标。(2)钢铝带搭接宽度满足设备实际使用要求。(3)PE保护层之间的厚度满足工艺标准。(4)字体印记完整、清晰,米表精准。(5)收排线光纤电子产品工艺技术控制
2.1着色控制。确保进口模具比出口模具大10vm左右,这是由于进口模光纤入口时可能会产生轻微震荡,如果进口模过小可能会因为振动问题刮伤光纤,甚至是出现断纤问题。在实际生产当中,还需要对车间进行除尘、封闭,对光纤走线部位进行定期清洗。在着色当中,要严格控制收张力,如果张力不足,会造成光纤过于松弛而排线不良,在着色光纤在二次套塑时放线端可能被拉断。在光纤固线%浓度的医用酒精来回擦拭100次,擦拭力度要适中,以能够听到摩擦声为主,要求固化测试中光纤不会产生颜色迁移。2.2定期清洗石英管。石英管需要保证干净透亮,没有指纹印、水珠、水斑等。石英管内外表面清洁度会直接影响紫外线透光率。如果石英管表面有灰尘,其透过率会有所降低,非常脏的石英管透过率只有干净石英管透过率的20%,因此要定期对石英管进行清理,要求光透过率达到99%以上。2.3油墨调试。油墨调试需要控制均匀性,需要放置在8转/min的滚料器混动6h,也可以采用机械循环搅拌5min,机械搅拌要顺时针搅拌,避免内部产生气泡问题。在实际生产当中,涂杯温度要控制在50℃左右。2.4光纤排列。根据生产工艺的聚光面积,精准的计算出光纤根数、光源个数,并且在PC片上按照光纤几何位置、自然规律流向,一层层的叠加和排列,直到所有光纤集成完毕即可,空白部位采用PC片填补,把光道端面修剪整齐,在抛光位置涂抹透光保护胶。光源设计完毕后即可确定光纤集成束位置,为了确保定位精准,需要接通电源、开动电机、聚焦调试,保证光纤集成束可以最大程度显示亮度。
综上所述,光纤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生产工艺技术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的控制与研究,确保光纤电子设备的生产质量,从而发挥设备整体效益。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研究技术变得越来越深化,特别是电子配件的表面安装技术正在朝着小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装配技术[1]。电子装配主要方法是机械安装和焊接,为了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可以符合要求,必须仔细设计电路,确保组件和整个机器的安全,且需要注意的是结构选择和布局必须非常合理。根据相关数据,电子产品中的大部分故障都来自装配过程,将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表面安装中,电路板表面组件体现了SMT的特性,SMA的密度、功能和可靠性在不同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采用不同的表面安装技术进行装配,并根据电路的电子产品对电路板结构要求和装配特性进行分类。一般来说,表面安装技术包括单面混合装配型组件太阳城APP下载,主要使用单面电路基板和双波峰焊接工艺,此类别中装配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将SMC安装在电路板的一侧后将其插入另一侧,此过程装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注意的是,有必要保留足够的插件,这样可以确保在安装THC时可以留出用于弯曲引线的操作空间,而触摸已安装的SMC组件会导致组件损坏和脱落,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应使用粘合性能更强的粘合剂;第二种装配方法是先将THC插入顶部,然后将SMC安装在底部表面,旨在改善装配糊剂的密度和强度[2]。而双面混装类装配是在印刷电路板上使用回流焊接和双波峰焊接工艺,主要是在基板的同一侧使用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和“THC”,即“SMD”与基板上的“THC”相同,但该装配方法所需的密度非常高。最后包括全表面装配类别,这种装配方法可以在一侧和两侧装配,一般来说,首先使用细线图形印刷电路板,然后使用流焊工艺进行装配,该类别的装配密度很高。
在设计电子产品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所需的电子产品功能体现出来,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设计的电子产品图纸只是一种辅助工艺,而无法通过各种装配过程,因此,应鼓励设计师在了解整个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的基础上,将应用程序内置到实际的电子产品中。可以看出,工艺是直接影响电子生产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也可以将设计图转换为真实的电子产品,同时还可以改善电子产品的经济性。在改善电子装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过程中,推进关键工序还可以促进其经济价值得到体现,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中要想提升质量的可靠性就需要将工艺文件进行完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指导提升其可靠性,通常来说,包括流程要求、特定内容和流程文件等内容,公司在行业运作期间可以将其视为重要的运作原则。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建立产品设计到生产和销售产品之前,整个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循过程文件开展工作,员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实施特定的工作内容,管理人员可以将其用作管理实施的标准,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流程文件的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装配的质量。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中应严格加强对工艺的重视,主要是加强防潮密封工艺,因为某些电子产品需要面对相对复杂的环境,此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电子产品的耐湿性和密封程度,从而确保它可以在潮湿环境中正常使用,在此阶段,密封是电子产品装配的关键过程,主要包括胶水密封和使用密封盒等方式,具体的密封措施应针对不同的环境量身定制[3]。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密封盒密封电子产品期间,由于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密封后需要通过科学验证的方式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的密封性得到改善,例如,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模块在受潮环境中,通常需要使用密封盒以提高电子组件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电子产品在对其图纸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会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设计,通过设计以促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可以得到改善,以便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并将其反映在设计图纸上。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图纸并不适用高、低性能的可操作性特点,虽然目前装配中已经使用了各种技术流程方案,但是预期产品所具备的功能,仍无法真正实现其效果。基于此,可以发现过程就是影响电子产品设计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预先研究关键工艺的方式将图纸产品转化为实际产品,以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完善工艺加工生产管理体系也是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当电子产品在整个生产期间首先应改善生产管理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能够完善管理体系,在启用相关机制可以为相关过程的文件内容提高有效指导方案,通常会包括整个操作期间的相关技术内容,需要关注其重要的指导原则。简单地说,电子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需要相关体系给予一定辅助,因此,应鼓励员工遵守工作标准,并通过相关的工作要求规范员工行为,进而有效保护电子产品的装配质量。
电子产品在设计与生产过程期间,应加强对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因为研发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对整个设计的结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通过相关教育,提升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工作能力,旨在能够胜任研发工作。要想提升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设计与质量控制,首先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自身的想法,同时,设计师和一线生产人员在整个电子产品装配期间应充分掌握整体内容,将工作过程进行简化。同时,相关人员应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规格,例如类型和型号,并将组件与图纸中所需的组件进行比较,以避免安装期间出现错误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电子产品装配的工作进度[4]。最后,应定期安排培训人员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员工学习先进的工作原则和技能,并注意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使员工能够有责任心。
在对整个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如果一旦涉及到关键的过程,就需要在此期间严格加强对过程的监督管理,并及时对过程规程进行定期检查,其内容包括标准化及特定的装配过程和程序流程指导,所有检查工作流程都必须按照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此外,在装配期间有必要严格检查过程所需的原材料,以确保装配结果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完全符合整个工作的标准要求,以加强工艺监督管理质量,并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
在装配电子产品之前应提前处理元器件,首先需要将通孔组件中的组件装好,在确保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成型的基础上,必须转换原始机械形状以完成此过程。其次,如果在此过程中未执行标准操作,则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致使装配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都会减少,因此,在电子产品元器件成型过程中,应做好预处理提升质量控制[5]。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从设计到加工过程中,如果要提高装配效率,就应该使用更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实现质量的可靠性。同时,在印制板的插入和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应顺序,将轻型设备放在重型设备中,例如,装配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无法保证生产的电子产品能够保持有效性特点,就需要及时进行穿插安装的方式提升其质量,降低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可靠性和质量受到影响的可能性。
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组件是实现电线与组件有效连接的重要方式,故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该阶段的流程要求,并基于相关流程进行焊接该工艺,同时为了提高焊接的可靠性,首先应检查钻头表面是否清洁且无杂质;其次各种焊接设备的配件应齐全,包括电气设备的配备,通常情况下,电烙铁功率在50-70W之间,才可以有效实现普通端子的有效焊接;最后在焊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周围组件,如果组件布置得非常密集,则在焊接时必须谨慎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高质量焊接工艺中不能直接施加压力,应该在焊接前充分掌握组件的基本结构,并将其基本结构进行整齐地排列,经排列后可以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确保能够压实,且技术人员也可以对焊点施加相应的力,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其保持向下或竖直状态。
要想加强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实现特殊工艺,首先在特殊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时,必须采取相对特殊的工艺,例如导航船上使用的电子产品由于其使用的环境处于较为潮湿的地区,甚至船上电子产品可能在水中进行使用,因此,必须做好产品的密封,以保证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其次应加强防静电工序的研究,因为静电可能会导致组件故障或损坏,甚至会引起过早爆炸或突然爆炸以及其他危险事故,最终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可以尝试使用不产生静电的原材料或者严格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其中专用接地线、静电护垫和防静电腕带都是防止静电的设备[6]。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装配过程的难度系数较高,故相关人员在装配过程中组件应进行预处理,以改善相互渗透的安装,例如密封和防潮、防静电和抗振动技术等,为了提高电子产品质量,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装配工艺,有助于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过程中,社会运作的各个领域使用的电子产品数量持续增加,种类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精致,而电子装配工作的难度也正在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应加强过程设计,而且应加强电子装配过程,旨在促进我国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提升。
[1]沈婧,杨松龄,王磊,等.工序质量控制和管理在电子产品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27(010):88-89.
[2]刘加芹.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35(9):281-282.
[3]许涛.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与工艺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49(03):108.
[4]胡建霖.通信电子产品研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及过程方法[J].通讯世界,2019,26(007):145-146.
[5]薛盛智,袁军民,石一光,等.汽车总装装配质量控制与工艺管理[J].南方农机,2020,51(006):6-38.
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每年有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产生并丢弃,废旧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属于典型的电子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回收价值的元器件金属非金属,近年来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尽管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装配过程已经实现了很高的自动化,但在拆解方面,仍然处于低技术含量的手工拆解状态。如何有效地进行废旧电子产品的资源合理化处理回收,已经成为当前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废旧电子产品,可回收资源主要为外壳塑料、电池以及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对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性能完好且价值高的芯片类器件可以直接重复利用,其他元器件可以经分类处理后提取有用物质加以回收利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自动拆解电子产品外壳以及拆解电路板芯片的装置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自动拆解装置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主机拆解装置和电路板元器件拆解装置。主机拆解装置主要负责将电子产品的外壳、电池和主板自动拆解分离。位于底部的滑槽伺服传动机构是两部分装置的纽带,主要负责将拆卸下来的主板进行传送。机器视觉传感器主要负责匹配和定位高价值芯片,以及对外壳螺丝位置进行定位识别。加热机构主要负责加热焊锡使其融化,并保证在夹持机构再分离芯片与主板时焊锡是融化状态。夹持机构主要负责将高价值元器件从主板上夹取出来。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当废旧电子产品位于底板上固定时,机器视觉传感器获取电子产品外壳固定螺钉位置信息,利用伺服传动系统,控制拆解装置分离电子产品外壳、电池和主板,分离完成后,底部滑槽将主板传送至元器件拆解子装置,视觉传感器对主板上高价值元器件进行定位匹配,结合加热机构,使待拆解元器件区域焊锡加热融化,再利用夹持装置,对目标元器件进行夹取,完成一次拆卸。2.1主机拆解装置主机拆解装置主要由底板滑槽、机器视觉传感器、伺服传动机构、拆解机构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机器视觉传感器安装于拆解机构内,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图像获取,并将图像传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特征识别和边缘化处理,获得外壳固定螺钉坐标位置。当收到控制系统发出的运动命令后,伺服传动机构将带动拆解机构,运行到指定坐标位置。拆解机构由一个直流电机和可更换处理末端的螺丝刀组成,当拆解机构到达指定位置时,触发其执行命令,对外壳螺丝进行拆解,分离主板、外壳以及电池。底板位于滑槽上部,可以沿底部滑槽作平移运动,并在滑轨两端分别安装有限位开关,使底板在滑动过程中不与边界发生碰撞,当电子产品被自动拆解后,底板滑槽将主板传送至元器件拆解装置,完成后又回到起始位置,迎接下一个废旧电子产品。2.2电路板元器件拆解装置电路板元器件拆解装置主要由加热机构、机器视觉传感器、伺服传动机构、夹持机构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机器视觉传感器固定在顶部横梁上,对电路板固定台上的主板进行信息采集,通过模板匹配,获取可利用芯片大致位置,对图像采取二值化处理,提取边缘,确定待取芯片边缘及其大小,获取精确位置。伺服传动机构是整个装置的链接纽带,负责全部的运动连接,当接收到运动控制命令时,带动加热机构和夹持机构运动到指定目标位置。加热机构对电路板进行预热、加热,直至焊锡融化并使其保持融化状态,此时夹持机构对待取芯片进行夹取,分离元器件与主板。当夹具随传动机构运行到右端收集处时,夹具慢慢松开,利用芯片自身重力,落入收集装置中。电路板元器件的自动拆解是在高温下(210~240℃)完成,因此夹具的材料选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加热机构和夹持机构是电路板元器件拆解装置设计的关键,直接决定着能否完成自动拆卸,其结构如图4所示。考虑到贴片式芯片一般以双排或矩形引脚为主,通过焊锡固定于电路板上,拆解时无需拆除力。如图4所示,加热机构由1个环形夹持架和4个小型热风枪构成,热风枪固定于环形夹持架上,每个热风枪可以由控制系统控制张开角度以及高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目标芯片。夹持机构由1个竖直连杆和1个真空吸盘组成。竖直连杆安装于加热机构环形夹持架中间,可保证加热和拆除同步进行。真空吸盘固定于竖直连杆底端,当加热机构对元器件引脚进行加热时,竖直连杆下移,通过挤压力排除吸盘内部空气,大气压力将元器件固定于吸盘上。当元器件引脚焊锡融化后,竖直连杆上移,分离元器件和电路板。
3.1主机拆解实验。在视觉传感器获取到外壳螺钉位置信息后,传动机构按照既定路线将拆解机构运送至指定位置,控制螺丝刀之上的直流电机自动拆解螺丝。用不同型号的电子产品(平板电脑为例)进行测试,记录每次实验的拆除率,对同一条件下的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来,在同一实验环境下,随着拆解螺钉数量增加,拆解率有所下降,拆解数量在5个左右时,拆解效率最好。另外,相同型号中,拆解效率和螺丝松紧程度以及机器运作时长也有很大关系。但总体来看,机器的拆解效率维持在90%以上,拆除效果比较理想。3.2电路板元器件拆解实验。对主板元器件进行拆解实验,在视觉传感器匹配好待取元器件信息后,传动机构将加热机构和夹取机构运送至既定位置,进行预热和加热,元器件引脚上的焊锡充分熔化,此时夹持机构对待取芯片进行夹取。在同一型号和同一实验环境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及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得到如表2、表3所示实验数据。从表2、表3可知,在同一加热温度、同一实验环境下,不同型号主板的可用芯片拆除效率不同;相同型号、同一实验环境下,随温度升高(温度范围为210~230℃),芯片的拆除率随之提高,当温度上升至230℃时,拆除率可以达到85%左右,经检测,芯片基本无损伤,此时拆除效果最好。因此加热机构以加热温度230℃为设计依据,此时元器件拆除效果比较理想。
美术教育鲜明特征是:与教育结果相比,学生个体参与美术活动过程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地是来自于参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教学过程一样来自于参与活动的结果。教学论中,美术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主要是为学生设计最佳的美术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美术的信息,引导学生到教师创设情景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探索学习。所以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电子产品是切实可行的,首先建立新颖独特、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对比教学过程中引起反思;再拓展外延,步步为营,通过第一课的内容反思感想,第二课时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为工具制作海报,紧扣第一课是内容向外延伸,让学生体验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最后达到“课后深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无限可能。现如今家长、学校为了让学生不沉迷于电子产品,阻止方法可以说无所不用。例如:“家长为了孩子不玩电脑游戏、看电视等,迫使全家隔绝现代电子产品情况;又或者在学校附件租房不让其接触到电子产品;学校将学生手机没收而后公开大会用锤子砸、水桶泡……”。家长、学校这种方式已然是不对的。所以作为一名即将成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本学科来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电子产品,而不是“一刀切”的杜绝。
1.建立新颖独特、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通过刺激者的行为表情或语言传导,刺激了感受者的大脑感受器,再通过感受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然后再由传出神经到感应器。如《童年游戏的探索》一课中,首先将实物带入课堂,一是为了增加美术课堂的“活力”,在课堂设置游戏互动环节,请两位同学分别转陀螺,比一比谁转的时间久,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过去手工制作的玩具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带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为了将课堂ppt成为真正的辅助物,而不是“满堂放”,图片的二维视觉效应远不及实物四维的视觉效应,实物在课堂中的运用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传授到大脑感应器。再结合提问题、融入音乐等情境,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成为“主动”。通过亲身体验、互动、观看、老师讲解后,学生感受到80、90等年代玩具的乐趣,最后转折性的将现在人玩手机的状态图和过去人们吸食鸦片状态图做对比,以此形式刺激感受者的大脑感受器,思考电子产品带来的危害。(学生从高兴表情转变为若有所思)老师问:他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回答:”表情都很呆滞,姿势很像……”,从学生的这种表现中,笔者发现在美术过程中的这种体验要比直接带给学生结果更加有效果。课后题出问题:如何宣传电子产品的合理运用?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在美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还要利用美术课中的发散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笔者在本课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沉迷电子游戏对你们有多少危害,而是通过建立一个新颖独特的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体念不同年代游戏带来的乐趣和制作方法,然后经过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反思。课后作业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的设计一款玩具,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了解除了电子产品生活中许多物品也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2.拓展外延,步步为营。以往学生在电子产品的运用上多半是打游戏、微信聊天等,并没有正真将它们视为辅助学习的工具。所以笔者在第二课时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创造性的设计海报,然后结合现代多媒体,运用Photoshop作为媒介设计宣传海报。针对该课题,笔者设计了《合理的利用电子产品——海报设计》一课,在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了解海报设计的特点及主要构成元素,学会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难点是创造性设计一张以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为主题的海报。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首先是以“河南某中学开大会销毁学生手机:锤子猛砸水桶里泡,这种做法对吗?”为题展开辩论,总结出可以通过海报设计来宣传电子产品的合理运用;欣赏经典海报阐述其特点和海报中主要构成元素及构图;再利用Photoshop进行课堂示范,让学生学会简单制作方法;最后通过手机录制或拍摄电子产品带来危害的相关素材,再通过Photoshop制作海报,进行宣传。通过综合性的多媒体学习,让电子产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意义上体验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3.“课后深潜”,激发无限可能。美术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没有反复的课后练习。课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举办小型展览会。将制作的玩具、宣传海报进行展览,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讨论。以此引起学生、家长、学校的关注度,促使学校、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沉迷电子产品的学生,促使学生明白电子产品是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时尚玩物。笔者在实践中针对在美术学科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的实践还在探索研究,及时调整,完善教学范式。也深信,随着新型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投身与此,让学生在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还能引发自行探索学习到更多知识。
1.1有助于虚拟测试电子产品电路的特性。仿真技术的发展可以与计算机的应用有效结合,通过计算机相关模拟软件的操作,可以轻松实现各种电子产品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电路状态,通过仿真技术下设备参数的修改进行模拟实验,很容易就能得出相关电子电路在严苛条件下工作的参数结果,比如借助电子产品的仿真技术,再辅以计算机算法就能够得出大电流、高压、高温环境中的电路运行参数。比如在现实工作中想要实现电路的高压环境就有非常大的困难,通过仿真技术在电子产品设计的预先实验,可以帮助设计者提前测试电子产品的电子电路性能与运行,它可以成为电路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实验成本,充分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效益。1.2可以加强对电子产品功能进行有效验证。电子产品的电路系统在设计完成后,需要针对电路的设计进行不断的验证,通过电子产品的验证能够很好的保障电子电路满足技术要求,使相关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更为标准,合理的利用仿真技术对电子产品的功能验证,可以有效检测出电子产品系统的误差问题,提升电子产品电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因此,仿真技术对于电子产品设计完成后的功能检验有非常高效的作用,减少电子产品设计中的误差问题。同时,对于电路的生产制造,仿真技术可以为电子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高效率的检测手段,为电子产品的质量提供很好的控制,为电子产品的后期维护提供更为便利的维修,缩短电子产品的研发时间以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1.3有助于创新开发电子产品的方式。很多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者往往更注重电子产品的实际使用,缺乏对电子产品电路设计的研究。主要还是由于电子产品的设计构造过于复杂,一些电子产品内部电路系统的制作需要不断修改与调试。而且电子产品的修改调试环节对于电子产品的研发,属于电子产品系统设计、功能使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没有良好的修改调试的电子产品,往往会造成电子产品功能和系统的缺陷,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仿真技术对于电子产品的系统运行和调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子产品的应用发展离不开仿真技术的参与,同时仿真技术也为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提供了更为高效的研发技术,提升了设计人员的研发效率。
当前,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硬件的开发、机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使用,都需要依靠相关电子产品的使用。作为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不断研发探索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一方面可以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基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我国对于某些高精度电路的数字化系统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电子产品中cpu的数字系统程序都还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我国的电子产品的发展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相关电子产品设计的仿真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发展,需要根据电子技术的算法要求不断进行完善,研发出仿真技术应用电子产品的CPU程序数字系统。计算机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电子硬件产品。所以想要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顶部,就要提升相关电子产品的技术限制,电子产品的仿真技术就是一个技术的突破方面。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技术含量的硬件支持。
综上所述,仿真技术在电子产品的应用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促进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实现我国高科技电子系统的应用发展。未来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以及现代化电子设备的研发都需要借助电子产品设计的仿真技术应用,所以我国的科技发展中必然需要借助仿真技术的参与,实现电子产品系统技术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国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发展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的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条件比较艰难,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生产能力和水平也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把握生产环节,提升航空电子生产管理效率及质量,成为现阶段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借助于科学、高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升了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为航空电子产品的发展及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管理工作,关系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且对我国国防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同时注重联系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以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效果及质量[1]。在这一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对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关于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有着重要影响。自“”以来,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双重指标。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地满足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必须有效把握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推进航空航天事业长远发展及进步。
在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发展情况来看:第一阶段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管控模式;第二阶段,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军贸协同的发展形势,在进行外贸转包业务时引入了国际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粗放管理模式;第三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对于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采取了军贸并重的发展模式[2]。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同时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提升管理的效果及质量,推进航空电子行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及进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更加侧重于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发展水平以及航空电子产品的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对航空电子产品生产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推进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管理工作时,应注重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增强技术力量储备,为航空电子产品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了有效应用,对于推动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及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也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把握3个层次的内容,即突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特点。通过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同时注重联系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效果及质量,为企业长远发展及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有效优化管理流程,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得到优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及进步的目标;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与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结合,注重对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从而对传统的生产制造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水平,推动航空电子生产的长远发展及进步。
航空电子产品的质量不仅与设计有关,还与生产制造过程有关。在生产制造航空电子产品的过程中,电子产品的元器件、模块等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运输、保管、静电等都容易给航空电子产品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航空电子产品在制造中影响质量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受自然环境影响,电子元器件很容易因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效、性能下降或损坏的情况,尤其是温度、湿度、污染物等很容易加速航空电子产品的腐蚀。过高的温度与湿度会导致器件金属表面受到严重腐蚀,从而使材料性能发生改变,甚至改变产品的尺寸。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所生产的航空电子产品无法使用。因此,严格控制航空电子产品在生产管理中的温度与湿度,避免污染物污染成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
静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容易引发危险。航空电子产品在制造中也容易受到静电风险的影响。航空电子产品中引用了大量集成电路,且元器件数量较多、尺寸较小,器件间的连线宽度相对狭窄,很容易出现钝化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使芯片变得脆弱,从而遭受静电损伤。一旦受到损伤,航空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便会大大降低,而且可靠性也会随之大幅降低,因此防范静电风险给航空电子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了该行业中的重要问题。
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容易受到操作风险的影响,如器件筛选、包装等工作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同时做好静电防护等工作,否则在操作中很容易使航空电子产品受到静电损伤。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不一,很容易出现未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的情况,如未能按照要求穿戴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静电手环等,会增加航空电子产品受静电损伤的概率。另外,有些操作人员未按照要求调整工艺参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航空电子产品受损的概率,从而使其容易出现故障或遭受腐蚀。
在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对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地创新,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效率及质量,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的长远发展及进步。关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开展航空电子产品生产,要注重结合现行的航空电子产品生产情况,注重做好管理问题的有效诊断,并针对性的做好系统规划,以提升管理的效果及质量[3]。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1)以组织机构推进航空电子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理念,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2)组织做好管理组织机构的有效精简工作,能够围绕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问题,实现对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并加强组织之间的有效沟通及交流,从而提升岗位工作效率,使航空电子产品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3)注重有效把握并行工程的思想,能够联系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强化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有效应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加强组织之间的沟通及交流,提升生产的协同性,提高航空电子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
在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工艺布局做好优化,从而加快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4]。结合精细化管理理念来看,注重搭建航空电子产品生产平台,才能实现工艺布局优化。结合工艺布局的优化创新,能够使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5]。同时,在加强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注重联系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情况,并做好技术调整和升级,能够使航空企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方向转变。另外,为了深化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质量,应注重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加强航空企业与科研学院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做好产品的改进、改型设计工作,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情况,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有效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利用数据化做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反馈,从而针对性地改善量化标准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中的问题及不足。这样在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精细化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技术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好把握,还要做好数据的搜集及统计工作,从而为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及指引。通过开展数据分析,结合航空电子产品是否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反馈情况,能够使航空电子产品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及进步。
在推进航空电子产品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并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才能进一步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质量。通过发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功能及作用,使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满足了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
[1]潘加明,彭泽清,薛宝玥,等.航空电子模块孔缝耦合的屏蔽效能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20(5):79-83.
[2]刘丙金.航空电子产品焊接工艺验证方法研究[J].无线]侯典国,彭泽清,吴藻菡,等.航空电子产品电磁环境效应模块化设计方法[J].航空电子技术,2020(1):56-61.
[4]雷梵,杨熠,刘杨.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4):368.
近年来,学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安徽国防职业技术学院吴年祥老师在“赛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丽萍老师基于“CDIO”模式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2];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王瑞玲老师基于工作过程分析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并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3]。在借鉴前面几位教师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在我校2014级部分班级进行改革试点,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设计选择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照,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导致两级分化更加严重[4],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而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收获较少;2)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往往都是“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3)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课本及参考书目,致使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一些知识讲授和理解的浅层学习活动,而将知识内化、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学习活动体现不足[4];4)学习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作品最终实现项目任务书的指标情况进行评分,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鉴于目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课题组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旨在解决以上问题。2.1教学理念设计。转变传统教授知识的教学理念,确立“以能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学生平台,努力使记忆和理解发生在课前,知识的应用、分析发生在课中、知识的评价和创造发生在课后。2.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策略主要考虑如何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中等水平同学的掌握情况为参照设置教学进度,往往造成水平高的同学“吃不饱”、水平差的同学“吃不到”的情况,而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比如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选择学习未掌握的内容;采用分组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分类培养的他们职业技能,基础好的同学参与难度较大的设计任务、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完成制作任务,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定的提升。2.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策略确定以后,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而开展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课中,而是将教学过程覆盖“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具体为课前自主学生、课中合作学习、课后任务驱动学习三个阶段。2.4教学资源设计。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材、实验室及1到2位校内的任课教师,而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传统的教学资源上进行的增添,主要是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学院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于与网络课程上面的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并且指导教师为一教学团队,不仅有校内教师而且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指导教师,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2.5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的目前是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即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采用学习态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平时的出勤、网络课程的参与程度、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等进行评价;学生效果评价主要参照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按每一环节的完成情况逐项评分。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授课前要完成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概述、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硬件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设计与仿真、PCB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子产品技术文件撰写、电子产品功能演示八个模块,每一模块的教学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均有一定的提升,比如学生在2017年度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教师在安徽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好成绩。但课程实践过程中也遇到网络课程学习质量无保证、课中讨论不活跃、课后作业不提交等难题还需要去思考。
[1]吴年祥,陈小林.赛教融合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1):154-155.
[3]王瑞玲.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