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城APP下载日本半导体的崛起和没落

  新闻资讯     |      2023-12-02 04:06

  太阳城APP下载日本半导体的崛起和没落虽然韩国举国发展半导体,做出了三星这样的巨无霸,在美日夹缝中硬生生开辟一条新的出路。但在此之前,第一个半导体逆袭崛起的国家是日本。

  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有一条主线: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所谓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亚、南亚……

  虽然我们习惯把韩国和日本并称“日韩”,但其实,韩国不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是产业上都差日本至少一个档次。

  这样并不难理解,二战后,韩国战火肆虐,但同样是这场战争,日本却被放松节制,迎来“特需景气”,打下经济腾飞的底子。

  在1965年,日本、韩国GDP总量分别为910亿美元、31亿美元,日本将近是韩国的30倍,哪怕是人均,日本也是韩国的8.5倍。

  二战之后,由于美国“援日抗苏”的大方针,日本坐收渔翁之利,以极低廉的价格获得了美方大量先进技术的授权。日本的电子产业越过了军用,直接在民用领域飞速发展。

  日本的半导体发展历史也在此时拉开序幕,和平发展的环境下暗流涌动。日本半导体的发展要从晶体管开始。

  当时的日本和美国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便宜——东京电子厂的日本工人月薪还不到30美元,而美国技术工人一个月要拿380美元。

  日本NEC公司在1958年推出了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晶体管计算机NEAC-2201,但当日本政府骄傲的把它运到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进行展出时,却发现这个产品已经out了。

  同时,以西屋电气(Westing house)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向世界宣布:“晶体管时代已经过去,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才是未来的主流。”

  第一个是“明目张胆”的贸易保护。60年代初,德州仪器看到日本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想要设立独资子公司分一杯羹,却在日本政府那里吃了闭门羹。经过四年的软磨硬泡,通产省终于松了口,却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拿核心技术来换市场。

  日本政府要求德州仪器先和索尼设立股权对半分的合资公司——凡是德州仪器独资子公司销售的产品,在合资公司里也必须有。其次,要在三年内向日方公开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专利。最后,德州仪器独资公司的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不得高于10%。

  这仅仅是当年日本政府保护本土电子产业的一个缩影。为了防止美国企业的冲击,通产省还只允许极少数的电子元器件进口,而对200日元以下的中低端芯片元件进口设立了很高的关税,甚至采取了进口许可证政策。

  第二个是“深谋远虑”的政府主导。70年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遭遇了两个重大事件的冲击:一个是在美国的压力下,1974年日本放宽了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的进口限制。当时在技术上有着碾压优势的“蓝色巨人”IBM公司如入无人之地,横扫日本各大企业,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占领了日本计算机市场40%的份额。

  另一件事也和IBM公司有关,其内部的“Future System计划”文件曝光,透露出IBM要在1980年之前开发出1M的DRAM内存芯片用于下一代电脑。要知道,当时日本企业还停留在1K DRAM的技术层次,这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倍,也不是一百倍,而是1024倍。

  日本人再次被深深的刺激了。为了应对冲击,日本政府在1976到1979年期间组织了一场奠定之后在半导体领域地位的关键行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简称VLSI项目。

  这一项目以通产省提出的“下世代电子计算机用超LSI研究开发计画”为中心,以富士通、日立、三菱、日本电气太阳城官网、东芝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组成“超LSI研究开发政策委员会”,投资规模超过720亿日元(约合2.4亿美金)。

  VLSI项目成为日本“官产学”一体化的集大成者。它将五家平时互相竞争的计算机公司以及政府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才组织到了一起。从管理架构上来看,日立公司社长吉山博吉担任理事长,通产省的根橋正人负责业务领导,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垂井康夫则担任研究所长。这意味着平时在技术研发上相互提防的企业有了充分交流的渠道,而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之间的转换通道也变得更加通畅。

  1980年,日本宣布为期四年的“VLSI”项目顺利完成,期间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10件,商业专利347件。更重要的是,到了64K DRAM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富士通公司的研发进度开始与IBM、德州仪器等美国企业并驾齐驱,而到了256K DRAM时代,美国才刚研制出来,日本富士通和日立的产品已经量产上市。

  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要在半导体芯片上超越美国,通产省(野口第一次考上的部门)把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都叫到一起开会,要他们整合产学研半导体全部人才,举国之力追赶美国,日本半导体开山鼻祖垂井康夫带领日本企业摒弃门派之别,在九州岛搞起了日本人的硅谷,4年时间搞出上千件专利,1980年拿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1985年拿下全球50%的内存市场,一下就超过了美国的硅谷精英。

  美国人派人去日本公司考察,回来垂头丧气,日本人当时一幢楼在做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研发16K容量,第二层楼的人研发64K的容量,第三层的人研发256K的容量,美国人根本追不上。

  在日本人的疯狂进攻下,1981年AMD亏损1100万美元,1982年英特尔裁掉2000名员工,1985年干脆退出DRAM存储业务,共亏掉1.73亿美元。硅谷半习体行业协会的大佬们最后只好去哀求美国政府出面救命,说超级武器必须有超级电子技术,超级电子技术需要最新半导体技术,如果美国的半导体完了,美国以后的军工就完了。

  美国政府被吓得不轻,于是出现了1986年的芯片产业协定,日本芯片产业轰一下被击倒。日本人倒下后,因为硅谷超过7成的科技公司砍掉了DRAM业务,韩国人赶紧抓住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游说克林顿政府只给韩国0.74%的半导体反倾销税,而给了日本100%的反倾销税,韩国半导体从此无比鸡贼的崛起,日本则从此失去这一块重要的科技市场。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半导体价格起起落落的周期中,日本企业一方面要消化“失去二十年”带来的经济衰退影响,一方面还要鼓起勇气追加投资,以便和年轻气盛的韩国三星,以及借CPU打了翻身仗的美国英特尔竞争,这成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行业衰退彻底打垮了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富士通在1999年宣布退出DRAM芯片市场,曾经独霸天下的NEC、日立、三菱则将各自的DRAM部门合并成立尔必达(Elpida)。

  然而尔必达从一出生便带着满身伤病,不但管理混乱、职位冗余,甚至在工艺、设备等生产供应链上都没有实现统一兼容,完全无法与集权式管理的三星竞争。

  2012年2月,当尔必达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公司负债总额已高达4480亿日元(约合89.6亿美元),是日本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2012年7月,美国的镁光(Micron)以区区25亿美元的低价收购尔必达。

  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兜兜转转几十年,最终日本DRAM产业的遗珠还是回到了美国人的手中。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从此收缩到了上游的材料领域割据为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